让传统训诂学更接地气

发布者:admin发布时间:2016-01-14浏览次数:450

训诂学是中国本土原生的以诠释文献语言为核心的一门古老学问。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文化、复兴传统国学的今天,训诂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。
研究训诂学,不外乎两个方面,一是研究训诂理论,一是探索训诂实践。鉴于训诂学的核心内容就是“训诂”,即解释古书中字、词、句的意义,而正确训释文献语言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古代文化遗产,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、古籍整理、辞书编纂及方言研究,更好地提高现代汉语修养,因而探索训诂实践也就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。
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、宁波大学周志锋教授新著《训诂探索与应用》就是一部专门探讨训诂实践及其应用价值的著作。全书分上下两编,上编以汉语史分期为纲,包括“上古、中古汉语词语训诂”“近代汉语词语训诂”“现代汉语词语训诂”及“训诂研究相关问题”四章;下编以训诂学功用为纲,包括“训诂与语文教学”“训诂与古籍整理”“训诂与辞书编纂”及“训诂与方言研究”四章。虽然时间跨度比较大,涉猎领域比较广,切入角度也不一样,但都是围绕“训诂”这个主题展开的。
顾名思义,本书主要内容是“训诂探索”和“训诂应用”两大块,相应地,这也构成了本书“求创新”和“重应用”两大特色。
训诂的生命在于创新。本书讨论一字、一词、一句,或言前人所未言,或补前人所未备,或正前人之讹误,观点新颖,胜义纷陈。例如:
《尚书·益稷》:“夔曰:‘戛击鸣球……以咏。’祖考来格。……《箫韶》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其中“仪”字历来有不同理解。伪孔传释为“有容仪”,汉郑玄、于省吾先生等释为“匹”,现代辞书多从伪孔传,如《汉语大词典》“来仪”条释为“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,古人以为瑞应”。本书认为,《方言》卷二:“仪……来也。”“凤凰来仪”与“祖考来格”句式相同,构成对文,可知“来仪”与“来格”意思相同,都是同义复词(3~4页)。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”中学课本注:“拂士,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。拂,同‘弼’。辅弼。”《汉语大词典》等释义大致相同。本书认为,“拂士”指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。“法家拂士”与“敌国外患”相对为文,都是指使国君忧患的对象,“拂士”如是辅佐贤士,国君对他何忧患之有?唯其直谏匡过,所以昏君常忧之。“拂”古有违逆、纠正义,贾谊《新书·保傅》:“洁廉而切直,匡过而谏邪者,谓之拂。拂者,拂天子之过者也。”《说苑·君道》:“范氏之亡也,多辅而少拂。”均可证(10~11页)。他如,把《老子》“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”的“累”释为“土筐”而非积累,把《史记》“得选兵八万人,进兵击秦军”的“选”释为“精善”而非挑选,把《史记》“使各自为战,则楚易败也”的“各自为战”释为“各自为自己作战”而非各自独立作战,把《史记》:“群臣人人自危,欲畔者众”的“危”释为“恐惧”而非危险,把《史记》“正昼无见,风雨晦冥”的“正昼”释为“正午”而非大白天,等等,也都有理有据,富有新意。诸如此类的训诂创新实例,本书多达三百多例。
训诂的灵魂在于应用。本书每每从读者日用而不知其所以然处着手,发疑辨惑,将学术研究与大众语言生活结合起来,从而为古老学术注入新的活力,让高深的学问更接地气。例如:
《中华读书报·三位与〈我的前半生〉有贡献者》:“此书专述溥仪就满洲国执政后一些起居情况。由中岛比多吉……等执笔,极尽腼腆之能事。”有人批评“腼腆”用错了地方,应用“觍颜”。本书认为,近代汉语里,“腼腆”除了“害羞、不自然”义外,还有一个截然相反的意思“厚着脸皮、不知羞耻”,并引《鸣凤记》“我夏言呵,猛拼舍着残性命,不学他腼腆依回苟禄人”、《长生殿》“我虽是伶工微贱也,不似他朝臣腼腆”等明清戏曲小说11例为证,论证这例“腼腆”其实是沿用了近代汉语特殊用法,没有用错(44~46页)。某出版社曾出版爱国主义教育彩图条幅,其中一幅是林则徐的,写作:“苟利国家生死己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”本书认为,“己”应当作“以”。“生死以”语出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,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遭到国人毁谤,子产说:“何害?苟利社稷,死生以之!”“以”用其古义,是为、做的意思。“以”字篆体与“己”相似,就被误认为是“己”字了。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意思是说,如果有利于国家,死也去做(130~131页)。“令尊”一词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释为“敬辞,称对方的父亲”。据此,有人对老作家汪曾祺“丁聪所以被称为‘小丁’,大概和他的令尊被称为‘老丁’有关”这句话提出批评,认为“令尊”一词用法不当。本书认为,“令尊”类词语用在对话或书札里含有“你的父亲”等的意思,但“令”不等于“你的”,而是取其美、善义。“令尊”类词也可用作对第三者亲属的敬称,前面要加上“他”,如《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,无奈竟不能改。”(共举“你令尊”“他令尊”之类说法72例)可见“他的令尊”这一说法于古有征,于理可通,而通行辞书对“令尊”释义不够周密,当改为“敬辞,称他人的父亲,现多称对方的父亲”(118~124页)。“为荷”“是荷”是应用文里的惯用语,如“望批准为荷”“请大力协助是荷”。其中“荷”字,《辞海》释为“承受”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释为“承受恩惠”,都不够准确,这个“荷”是感谢的意思。《张协状元》第十九出:“谢荷公婆,非不知感!”《再生缘》卷一:“荷感一言留薄面,拜辞好复督台情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至期,千乞仙驾过临一叙是荷。”例中“荷”均当感谢讲(107~108页)。他如,把“能言快语”的“快”释为“能、善于”而非爽快,把“乘龙快婿”的“快”释为“佳、好”而非愉快,把“风餐露宿”的“露”释为“露水”而非露天,把“天要下雨娘要嫁”的“娘”释为“姑娘”而非母亲,电视剧名“雄关漫道”的“漫道”有瑕疵,住宅小区名“水尚阑珊”的“阑珊”有瑕疵,等等,也都是立足大众语言生活,“疑义相与析”的好案例。
作者从事训诂学教学和研究三十年,其间咬文嚼字,锲而不舍;发微抉疑,集腋成裘。而此书的出版,也必将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训诂学的普及与应用。当然,学无止境,本书词语训释未必都能成为定论,有的仅仅是“探索”,但是这些探索如果能够引起更加深入的讨论,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
 

来源:http://epaper.gmw.cn/zhdsb/html/2016-01/13/nw.D110000zhdsb_20160113_3-19.htm